如下图所示表示甲、乙两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的图象,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B.甲和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
C.乙运动的速度大于甲运动的速度 |
D.甲比乙早出发![]() |
氢原子能级结构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一群动能为12.78ev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B.用一群动能为12.78ev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最多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C.用一群能量为12.78ev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D.用一群能量为12.78ev的光子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后,最多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
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发出的光照射到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棱镜AB面上,从AC面出射的光线将照射到一块金属板上,如图1所示.若只考虑第一次照射到AC面的光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发射,则从![]() |
B.若光在AC面上不发生全发射,则从![]() |
C.若照射到金属板上的光,只有一种能使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一定是从![]() |
D.如果入射光中只有一种光在AC面发生全发射,则一定是![]() ![]() |
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无关 |
B.三种射线中,![]() ![]() |
C.![]() |
D.![]() |
关于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区域范围内 |
B.实验结果支持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 |
C.依据该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D.该实验结果表明了原子核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
如图9所示,在一清澈平静的水池中竖着放置一根双色细棒,棒的上部分为绿色,下部分为红色,上下两部分一样长。在水面上,沿棒所在竖直线正上方(略偏一点)观察棒的长度,则()
A.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长 | B.红色部分与绿色部分一样长 |
C.红色部分比绿色部分短 | D.不能判断两部分的长短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