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Sachs病是一种基因病,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异常酶引起的。下表为正常酶和异常酶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异常酶的mRNA不同于正常酶的mRNA的原因是
酶的种类 |
密码子位置 |
|||
4 |
5 |
6 |
7 |
|
正常酶 |
苏氨酸(ACU) |
丝氨酸(UCU) |
缬氨酸(GUU) |
谷氨酰胺(CAG) |
异常酶 |
苏氨酸(ACU) |
酪氨酸(UAC) |
丝氨酸(UCU) |
缬氨酸(GUU) |
A.第5个密码子中插入碱基A
B.第6个密码子前UCU被删除
C.第7个密码子中的C被G替代
D.第5个密码子前插入UAC
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携带的信息一般是不变的,而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 |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
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
A.50%和50% | B.50%和62.5% | C.62.5%和50% | D.50%和100% |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的第一阶段 |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
右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
B.④是一条染色![]() |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