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主席林森。”这是近代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 A.它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
| B.其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
| C.它宣告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 D.它宣告中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 世界经济发展已经趋于合理平衡
B 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都出现变化
C 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 发达国家的全球竞争大大缓和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 A.斯大林执政时期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
|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 D.普京执政时期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彻底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完全由市场调节国家经济 |
| C.彻底取消商品货币关系 |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 B.减少农业投入支持工业 |
|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 D.消除农场主间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