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 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曾是前清进士、同盟会员、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辞了北洋政府的官、拒绝蒋介石的官、当了共产党的官,这位传奇人物应该是

A.蔡元培 B.李四光 C.袁隆平 D.钱学森

有人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1989年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要“有所作为”。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主要体现有
①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②与台北、香港一起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③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④稳定人民币汇率制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恶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俄国人民推举列宁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理由是

A.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变落后的苏俄为强大的苏俄
C.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   D.打败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政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