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时代,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转变。社会保障制度进入“改革时代”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B. |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
C. |
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 |
D. |
乡镇企业的大量涌现 |
1952年部分城市大型私营工业统购、包销、订货等类商品的产值比重,由此可知( )
A. |
公私合营企业已占据较大份额 |
B. |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显著增强 |
C. |
国家掌握私营产品的主要部分 |
D. |
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已经形成 |
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
A. |
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 |
B. |
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 |
C. |
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D. |
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 |
从1911年12月7日起,上海某报连续刊载如图所示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A. |
民国政府奖励工商 |
B. |
封建习俗荡涤净尽 |
C. |
共和理念受到推崇 |
D. |
租界权益部分收回 |
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A. |
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
B. |
拒绝融入国际社会 |
C. |
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
D. |
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