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谈读书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A)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B)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C)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D)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话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你为应该将它还原到A、B、C、D四项中的哪一处?
选文没有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 B.引用论证 | C.比喻论证 | D.对比论证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排比的方式说理,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这样写,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富有气势。 |
B.选文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的散文随笔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论述了读书的目的。 |
D.作者先从正面说理,又从反面说理,使论证更加全面、有力。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教育,另一种深耕细作
高原
①会想起农耕时代的教育。
②“因材施教”是那个时代教育思想的精华。教育好似农业,对不同的人施以合适的阳光、雨露、肥料,使之自己发芽、开花、结果,满足人们的需要。
③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如同工业:在统一的流水线中,学生被塑造成毫无二致的标准件。其弊端显而易见:压抑个性,生动活泼的人消失了。
④信息化时代,“自由、丰富、独特”成为社会的风向标。“关注个体,发展潜能,提供适合的教育”成为教育的理念。
⑤今天,品味吕叔湘所言:教育的性质类似于农业,而绝不像工业。这会对我们有所启示或有所借鉴。
⑥无论是教师还是农夫,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欣欣向荣、充满生命力的个体。教师与学生、农夫与作物,两者之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照与付出,这其中的感情置换,正是这两种工作的动人之处。
⑦面对的是一个生命,不能怠慢,固定的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农夫,需要潜心了解各种作物的生长特质,适时地修剪、施肥,而违背农时,揠苗助长,是农夫断然拒绝的。这些教训当是当代教育应吸取的。
⑧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就是一种深耕细作的“农活儿”。教师似农人,每一天在田间耕耘:点种、耕作、间苗、收获、酿造。没有捷径,有的是投入和期待,一颗能够随时发现的敏感的心灵,一颗深谙种植之道的智慧心灵,一颗不辞劳苦的坚韧的心灵……
⑨每一个人的发展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应是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僵硬、划一的程式化教育已逐渐被教师摒弃,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创设多样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情境,提供适合的教育,舒展独特的自我,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所以说,农夫因时因地因类栽培作物与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
⑩秋收时节,农夫收获的是麦穗沉甸、瓜果飘香。不用怀疑,拒绝千篇一律,因材施教,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内涵。
(有删改)(选自2010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联系文章,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在统一的流水线中,学生被塑造成毫无二致的标准件”这句话的理解。
结合上下文,谈谈教师和农夫“这两种工作的动人之处”是什么呢?
文中谈到“这些教训当是当代教育应吸取的”,那么,“这些教训”是什么呢?
第⑧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小题。
落红萧萧为哪般
迟子建
①萧红出生时,呼兰河水是清的。月亮喜欢把垂下的长发,轻轻浸在河里,洗濯它一路走来惹上的尘埃。于是我们在萧红的作品中,看到了呼兰河上摇曳的月光。那样的月光即使沉重,也带着股芬芳之气。萧红在香港辞世时,呼兰河水仍是清的。
②我三月来到香港大学做驻校作家时,北国还是一片苍茫。看惯了白雪,陡然间满目绿色,还有点不适应。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
③来港后的次日黄昏,我无意中散步到一个小山坡,见到围栏上悬挂的金字匾额是“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时,心下一惊,难道这就是萧红另一半骨灰的埋葬地?难道不期然间,我已与她相逢?
④我没有猜错,萧红就在那里。
⑤萧红1911年出生在呼兰河畔,旧中国的苦难和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波折,让她饱尝艰辛,一生颠沛流离,可她的笔却始终饱蘸深情,气贯长虹。萧红留下了两部传世之作《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前者由鲁迅先生作序,后者则是茅盾先生作序。而《生死场》的原名叫《麦场》,标题亦是胡风先生为其改的。可以说,萧红踏上文坛,与这些泰斗级人物的提携和激赏是分不开的。
⑥萧红才情的爆发,恰恰是她在香港的时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后岁月。《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的绝唱,茅盾先生称它为“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谓一语中的。她用这部小说,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
⑦清明节的那天,香港烟雨蒙蒙。黄昏时分,我启开一瓶红酒,提着它去圣士提反女子中学,祭奠萧红。
⑧圣士提反女校静悄悄的。我在列堤顿道,隔着栏杆,搜寻园内可以撒酒的树。校园里的矮株植物,有叶片黄绿相间的蒲葵,有油绿的鱼尾葵,还有刚打了骨朵的米子兰。我把它们轻轻掠过,因为它们显然年轻,而萧红已经去世68年了。最终,我选择了两棵大树,它们看上去年过百岁,而且与栏杆相距半米,适合我撒酒。一株是高大的石榴树,一棵则是冠盖入云、枝干遒劲的榕树。铁栏杆的缝隙,刚好容我伸进手臂。我举着红酒,慢慢将它送进去,默念着萧红的名字,一半撒在石榴树下,另一半撒在树身如水泥浇筑的大榕树下。红酒渐渐流向树根,渗透到泥土之中。它留下的妖娆的暗红的湿痕,仿佛月亮中桂树的影子,隐隐约约,迷迷离离。
⑨走出城西公园,我踏上了圣士提反女校外的另一条路——柏道。暮色渐深,清明离我们也就越来越远了。走着走着,我忽然感觉头顶被什么轻抚了一下,跟着,一样东西飘落在地。原来从女校花园栏杆顶端自由伸出的扶桑枝条,送下来一朵扶桑花。没有风,也没有鸟的蹬踏,但看那朵艳红的扶桑,正在盛时,没有理由凋零。我不知道,它为何而落。可是又何必探究一朵花垂落的缘由呢!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
(有删改)(选自2010年05月10日《文汇报》)“落红萧萧为哪般”此标题有何精妙之处?
“我用晚饭后漫长的散步,来融入异乡的春天。”具体说说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把故园中春时的花朵和蝴蝶,夏时的火烧云和虫鸣,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飞雪和麻雀,连同那些苦难辛酸而又不乏优美清丽的人间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绣花针,疏朗有致地绣在一起,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后花园”,生机盎然,经久不衰。“我拾起那朵柔软而浓艳的扶桑,带回寓所,放在枕畔,和它一起做星星梦。”作者为何将那朵扶桑花带回寓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萧红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现代文学打造了一个别样的“后花园”,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是否也遇见了你所欣赏的“后花园”呢?请你结合一部作品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阅读《石缝间的生命》,完成小题。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①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②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
③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遏制。
④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色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⑤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在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的。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颠峰。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土地。
⑥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期期艾艾。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⑦石缝间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石缝间的生命”具有什么精神?
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感动得潸然泪下”?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第⑤段中“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具体指什么?
“石缝间的生命”让我们想起了小说中不屈不挠的保尔·柯察金。请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作者及其中的人物(1个即可,保尔除外)。
请写一句与本文中心思想相关联的古诗及其作者。
阅读《演奏快乐》,完成小题。
演奏快乐
佚名
①曾经有人对我说过:“听说,摩天轮的每个格子里都装满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轮之际,是否也能感到些许的快乐?那么,幸福为什么离我如此遥远?”我对这个人说:“既然想要幸福快乐,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轮,而不去亲身体验一番?只有真正体验过的人,才会感悟到幸福与快乐……”
②的确,快乐的人是会演奏快乐的。
③演奏快乐,就是品位快乐。不论是巍峨雄壮的高山,广袤无垠的大海,云彩飘飘的蓝天,还是沁人心脾的气味,绚丽斑斓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话语……这些如宝石一般晶莹璀璨的快乐总是在我们身边盘旋。眺望高山,我们应有心田豁然开朗之感;遥望大海,我们应为生命的宽广而骄傲;仰望蓝天,我们应为云朵飘散后的重聚而高兴……懂得品位这些快乐的人,自然会得到快乐的青睐。
④演奏快乐,就是留住快乐。流星瞬间的消逝,昙花一现后的凋零,蒲公英随风飘零……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好,总会带给我们瞬间的幸福与快乐。快乐的人知道将快乐延续:流星消逝,还有宁静美好的星空;昙花凋零,还有来年绽放的期许;蒲公英飘走了,还有随风飞舞的绚烂……即使人生路上,事业、前途、爱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样破灭了也不必悲观。试图留住这些快乐,学会将快乐延续。那么,快乐的天使终将降临在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乐,就是寻找快乐。童年时的我们是那般天真灿烂:一个硬币能让我们玩儿出许多花样;一张纸能让我们折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一个易拉罐能让我们踩成高跟鞋……那时的我们有什么忧郁?有什么烦恼?那时的我们总是寻找快乐,沉浸在快乐的梦幻里。现在为什么不能?考试没考好会难过很长的时间,比赛失利了会不停地责怪自己,恋人离开了会惆怅得难以自拔,工作不顺利会一个人生闷气……难道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在历经沧桑,饱受岁月的洗礼之后,那份童年时寻找快乐的本能也消逝得无影无踪。万世沧桑,悲欢岁月,痛苦难免,可是,懂得寻找快乐的人,快乐的旋律总会在他的心头回响。要相信,仰起头,就有蓝天!
⑥你是否还在仰望摩天轮,期盼些许的快乐?不妨亲自去坐一下吧。独自转动的摩天轮,会带你领略你所想不到的快乐!快拿起你心爱的乐器,从现在起,用你的心灵去演奏快乐。相信你能演奏出无比精彩的乐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写摩天轮有什么作用?
人们应该怎样演奏快乐?
请谈谈你对第5段中“要相信,仰起头,就会有蓝天!”这句话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每朵花本应芬芳孙道荣
①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人讲个自己孩子的趣事。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的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②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说:“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③多 A 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④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下来了,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⑤多 B 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⑥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披将坐在后座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⑦多 C 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⑧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两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⑨多 D 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⑩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⑪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即将迎来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⑫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⑬我希望永远能够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选自《杂文报》 有删改)将“乐观、幽默、可爱、伶俐”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依次填入的词语为:
A处B处C处D处选文记叙了四件发生在孩子身上的趣事,这些趣事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划线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结合选文内容,说明文章标题“每朵花本应芬芳”的含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