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A过程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2)图中B过程常用         、聚乙二醇或电激等诱导完成。
(3)用于大规模培养的“细胞X”的名称是      细胞,其特点是既能        ,又能产生       
(4)根据物理性质分类,图中体外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类型为         。若为合成培养基,为满足营养需要,往往还需要加入         
(5)图示表明,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中         技术的重要应用。
(6)单克隆抗体的用途有         等。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人类对遗传物质作用机理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8年,Crick提出如下观点:核糖体RNA是“信使”——不同核糖体RNA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简称“一个核糖体一种蛋白质”。1961年,Jacob和Brenner对这个观点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Brenner实验的目的是
(2)步骤①中含15N的重核糖体被标记的物质是,若步骤④核糖体上出现放射性,说明该核糖体正在
(3)已知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若核糖体RNA是“信使”,则实验结果是:轻核糖体有放射性,重核糖体无放射性。若核糖体RNA不是“信使”,则实验结果是。最终实验结果证明核糖体RNA不是“信使”。
(4)除核糖体RNA外,细胞中RNA种类还有。 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条件有(至少写3个)。

某雌雄异株植物为XY型性别决定,该植物的花色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和b、T和t)控制如图甲;叶形宽叶(D)对窄叶(d)为显性,基因D、d位于X、Y染色体Ⅰ区段如图乙。

请据图回答:
(1)图甲①过程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
(2)取黄花窄叶雌株与绿花宽叶雄株杂交,F1雌株均为黄花宽叶,雄株均为黄花窄叶,则亲本基因型为
(3)该植物白花宽叶雄株的基因型共有种,现取基因型为BBTTXdYD的白花宽叶雄株与绿花窄叶雌株杂交,F1中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中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在白花窄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不同品种的水稻秧苗,实验中水稻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分别用两种水稻秧苗叶片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与品种1相比,品种2分离形成的色素带,位于滤纸条的(上端/下端)两条较宽。 从叶绿素含量曲线的走势分析,品种较不耐寒。
(2)低温除了能影响叶绿素含量外,还能,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3)低温能使叶片光合产物向其他部位的运输速率下降。为验证该结论,研究小组将正常生长、长势相同的水稻植株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低温处理,乙组常温处理,两组均在处培养以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植株实验前后单位面积叶片的干重变化量。若实验结果是甲组的叶片干重变化量较小,则可证实该结论。你认为这一做法能否达到目的?,原因是

如图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缺氧的条件下,能产生酒精的部位是[5]
(2)夏季黑暗的夜晚此细胞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________(多选)。
①光合作用 ②细胞呼吸 ③细胞增殖 ④信息交流⑤主动运输
(3)将该细胞置于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出现质壁分离,其主要原因是[9]___内的液体浓度较小。该现象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4)结构6主要成分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可用试剂鉴定。图示细胞不适合作为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

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
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检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⑴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③实验中该同学怎样控制无关变量?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Ⅱ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pH对人体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的相同试管,PH设置如下。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min)
13 9 11 45 >60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_________。
(3)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______。请用2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法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 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