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中空膜泡状结构的人工膜,可用于介导基因的转移。传统的脂质体是将磷脂、胆固醇或其它脂类的乙醚溶液加入到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单层或双层的包裹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可适用于多种动物受体细胞 |
B.若以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转移前对植物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 |
C.动物细胞膜具有特异性糖蛋白,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 |
D.可在包埋有抗癌药物的脂质体表面插入单克隆抗体,介导癌症的治疗 |
将叶面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相同 |
B.甲、乙两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都将逐渐下降 |
C.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叶片的呼吸强度一定比乙低 |
D.若实验一段时间后,甲叶片所在小室中的CO2浓度较乙低,则甲固定CO2的能力较乙低 |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O2消耗量,2号装置用于测定酵母菌CO2释放量 |
B.1号装置液滴不可能向右移动,2号装置液滴不可能向左移动 |
C.若1号装置液滴不移动,2号装置液滴向右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D.若1号装置液滴向左移动,2号装置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
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右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不合理是
A.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 |
B.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
C.A→B,暗(碳)反应消耗ATP的速率增加 |
D.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
科研人员为研究枇杷植株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光合特征,对其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阴天时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时间与气孔导度的下降时间不一致 |
B.晴天时出现“午休”现象与气孔关闭引起的CO2浓度下降有关 |
C.两种条件下枇杷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的早晚均与光照强度无关 |
D.实验结果显示枇杷植株适合种植在光线弱的荫蔽环境中 |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坏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使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
B.衰老细胞会出现线粒体减少、酶活性降低等现象 |
C.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 |
D.细胞凋亡时,细胞内有些基因的活性反而增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