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克隆绵羊“多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多利”的诞生属无性繁殖
②“多利”的诞生采用了核移植技术
③“多利”的诞生采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④“多利”的诞生采用了细胞融合技
⑤动物细胞培养是整个技术的基础
⑥“多利”的诞生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
A.①②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⑥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
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细胞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B.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C.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甲细胞随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当具有蛋白质衣壳的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休内的淋巴细胞就能识别这一异物,并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识别SARS病毒,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
A.磷脂分子 |
B.糖被 |
C.蛋白酶 |
D.抗原 |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
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4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合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
B.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合成 |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
D.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