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积平原。2014年,第4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3.27万km2,比第3次监测减少了789 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上世纪西藏荒漠化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利用土地,滥垦、滥樵、滥牧现象严重 |
| B.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大 |
| C.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
| D.城市化迅速发展,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 |
2014年西藏遏制荒漠化扩展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①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保护天然植被 ②将河流下游居民向上游迁移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 ④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④ | D.②③ |
如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如图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
|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
|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
|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
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图”,完成问题。
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塔里木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丙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程度 |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城市规划示意图,阴影为城区,读图完成问题。
图中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城的化工区应规划在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问题。
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①④ | D.①④③② |
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
|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
|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
|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
该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④①②③ |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有
| A.青藏高原抬升 |
| B.海平面上升 |
| C.南极永久冰川面积扩大 |
| D.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