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略图(图1)。
材料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图1中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国家,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能源、有色金属、旅游等资源丰富,经济以采矿、冶金及农牧业为主。
材料三:人们在沙漠中丁地种植了苜蓿(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各种畜禽均喜食。)图2为当地旋转灌溉系统。

(1)图中甲城市所在气候类型为 ,乙城市气候类型为 ,造成甲、乙两城市气候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2)图中丙地区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试从气候、地形等角度分析原因。
(3)分析图中丁地种植苜蓿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
(4)请你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3分
(1)写出经纬度:D(、) E(、)
(2)按南北半球划分,A点在半球。
(3)东西半球划分,A点在半球。
(4)按照地球上的五带划分,A在带,D在带。
(5)A点在B点的方向,A点在D点的方向,C点在A点的方向。
(6)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点位于纬度,
(7)10月份是北半球的秋季,这时南半球是季。
读“中国地形图”和“我国沿320N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阶梯名称:
A、第级阶梯 B、第级阶梯
C、第级阶梯
(2)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它和B之间的分界山脉是。
(3)读图判断我国地势的特征:,。
(4)我国地形的特点:,。
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中,一月气温低于0℃的是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地。
(2)甲乙两地中年降水量比较多的是地。
(3)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 )
| A.各月降水都很多 |
| B.各月降水都很少 |
| C.降水主要要在夏季 |
| 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
(4)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图气候中的气候,乙地属气候。你的家乡属于气候。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干湿地区名称。
C D
(2)若图中数字代号①和②代表影响我国的季风,则①应为(方向)季风,来自印度洋;②为(方向)季风,来自太平洋。
(3)下列区域位于哪个干湿地区:
①福建省;②山东省。
(4)D、A分界线经过和淮河一线。
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
A高原
B高原
C盆地
D盆地
E丘陵
(2)写出图中数字代号代表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