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多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2014年再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
①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④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提出了从经济、社会、精神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标准。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在社会上流行着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进而又将经济增长等同于GDP的政绩观。从哲学上看,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是()

A.没有看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C.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没能坚持用实践第一的观点看问题

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寓意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
C.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矛盾双方总是对立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A.事物的发展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事物总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D.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

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是造成近年来土地沙化的重要原因。为了使植被得到修复,人们将传统的天然放牧改为集中圈养,用电脑控制禽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然而,家禽家畜却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天地,抗病能力降低。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发生传染性极强的疾病,进而又影响人类。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重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
D.人可以利用自然,也能改变自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这句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D.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