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若经济、税收、百姓收入以及税收与百姓收入间合理程度分别用E、T、R、F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支撑有若建议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③ | B.④→①→③ | C.②→③→① | D.②→④ →①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 B.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 |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 |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
“西气东输”工程是根据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发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调配政策。它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唯心主义的新表现 |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认识总是不断升华的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这副对联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④自强不息、坚韧不拨的顽强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C.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