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称中国是五极之一,并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B.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C.承认了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
D.主张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政策 |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费正清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说:“(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 | B.引发军阀割据 |
C.强化中央集权 | D.实现民族独立 |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未经朝廷允许私自采取减税措施,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
A.太平天国领导人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
B.清政府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 |
C.湖南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 |
D.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 |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人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
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B.实现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 |
C.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D.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