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称中国是五极之一,并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放弃了敌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 B.愿意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
| C.承认了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 |
| D.主张对中国采取遏制的政策 |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1846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步(即手织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上述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在鸦片战争后
| A.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 B.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
| 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D.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
| A.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 B.继续完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 D.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 |
1931年10月18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齐奏《英雄交响曲》 | B.轮船鸣笛三分钟 |
| C.教堂敲钟84响 | D.熄灭电灯一分钟 |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