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注“三农”是当今社会一个热点话题,古今中外事例甚多,如现代历史上,苏联(苏俄)、美国、中国都不断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体现政府关注农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据此回答:
(1)唐贞观年间出现“马牛布野,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繁荣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采取有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有哪些?
(2)苏俄政权得到巩固后1921年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实施的农业措施又是什么?
(3)为防止农产品生产过剩,控制农产品产量、价格,罗斯福新政的做法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村生产关系(土地政策)进行多次调整,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误教训,请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5)综上所述,这些措施实施,政策调整带给我们启示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7世纪初起,日本派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他们学成归国后创办学馆,积极传播儒家文化,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典章制度,成为推动日本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
材料二:“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材料三: ①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②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③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各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概括这两次改革的共同点。
(2)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请说出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它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飞跃都和虚心学习分不开。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日本的发展史中借鉴什么?

历史证明,制度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为应对材料一中的局面,罗斯福实行了新政。请写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和作用。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和僵化了的苏联模式的突出特点各是什么?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什么?
材料三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生物工程、电脑、原子弹等。每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请你将上述材料中所列的科技成就按类别填入下面相应的横线中。(说明:答错一项或漏答一项均不得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
(4)前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两个崭新的时代。请按顺序写出这两个时代的名称。
(5)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1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什么成果吗?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历史证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血与火的灾难。请回答:
(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签订的什么协定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顶点?它的实质是什么?
(2)忘记历史教训有可能导致和平创伤,甚至于历史悲剧的重演。2014年,我国将12月13日定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日军在二战中对中国犯下的什么罪行?中国军队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是什么战役?
(3)请任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期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一例史实,并说明其作用。

海洋辽阔无垠,其面积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航海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书写了航海史上的壮举。请回答:
(1)“昼观日,夜观星,阴晦则观指南针。”这一情景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朝代的航海过程中?1405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载着2万多人和大量物资下西洋,这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2)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船队由大西洋向西航行。这支船队航行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其最重要的科学意义是什么?

(3)“使人类活动的舞台逐渐由大陆扩大到海洋,相对隔绝的欧、亚、非、美洲开始联接成一个整体。”这是对世界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的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个国家首先开始了蒸汽轮船航行的历史?(2分)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而当康熙因《南山集》案震怒之下一道圣旨将作者戴名世凌迟处死,血洗牵连三百多人时,英国国会早已通过某项法律规定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一举消灭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民主政治。
材料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25页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通过的“法在王上”的法律名称是什么?它对英国历史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整个世界的要求”是指什么? 早期的英、法、美等国通过哪种方式达到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比较1640年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在爆发原因和结果上的相同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