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下图)。
材料二 中央电视台2011年12月重点推出大型纪录片《走向海洋》。钓鱼岛争端愈演愈烈,南海油气资源被周边国家疯狂盗采,大片蓝色国土正被邻国蚕食……该片通过回顾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辉煌与屈辱并存”的海洋之路,重申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对于促使中华民族海权意识的崛起,无疑能起到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随着中国航母的首次试航,我们构建“海洋强国”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
请回答:
(1)明朝时期,在我国航海事业上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加强我国的东南海防做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你认为造成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们南海海域时常遭到周边一些国家的侵扰。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强我国的南海海防?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材料二: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意义如何?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
(3)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基业,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
(2)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上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统一?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对待儒学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后请回答:(8 分)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材料二: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对立双方互相转化,还主张“无为”。
材料三: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还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材料四:主张“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严酷刑罚镇压人民反抗,以维护国家统治。
(1)材料一中的“子”是指谁?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代表人物及学派。
(3)当时各派思想家都四处游说,但大多未受到重用。材料四是谁的主张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写出代表人物及学派)
观察下面“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ABCD四个字母代表的文明古国。
ABCD
(2)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产生在国(1分)
(3)佛教的诞生地在国(1分)?说出该宗教的创立时间和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