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及形成精子过程示意图,已标明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假设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 |
B.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
C.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4a |
D.②中有姐妹染色单体,①③中无姐妹染色单体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主要的目的是
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 |
B.控制年龄组成,增加种群密度 |
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 |
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 |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右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 B.共生、捕食、竞争 |
C.竞争、共生、捕食 | D.捕食、竞争、共生 |
预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人口的数量 |
B.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
C.现有人口的年龄组成 |
D.生态因素的变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