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测定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功率,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各元件完好,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电路连接完整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接下来他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下面字母番号).
A.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B.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2)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时,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由于凸透镜焦距未知,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一个________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由光具座上的刻度尺可以读出该透镜焦距f =_____cm;
(2)如图2所示小明将蜡烛和光屏固定好后.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他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小明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下表,其中正确的实验序号有_______。
实验 |
物距(u) |
像的性质 |
像距(v) |
||
序号 |
实虚 |
大小 |
正倒 |
||
l |
u>2f |
实像 |
缩小 |
倒立 |
f<v<2f |
2 |
f<u<2f |
实像 |
放大 |
倒立 |
v>2f |
3 |
u<f |
虚像 |
放大 |
倒立 |
(4)如图3,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移动距离s′_____s.(选填“>” “=”或“<”)
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玻璃板厚度不计,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用橡皮泥的作用是____,此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是_____。
(2)请为以下实验步骤排序:
a.移去棋子B,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棋子A的像
b.棋子A置于在玻璃板前面。将同样的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面,移动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
c.记下棋子A和棋子B及玻璃板的位置
d.移去玻璃板、棋子A及光屏,用直线连接A和B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位置的距离。
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_。
(3)如图2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该小组由此得出实验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4)若将显示时间为的电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____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1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3° |
22.1° |
35.4° |
40.9° |
通过实验还得到数据如上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和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
下面是探究“水的沸腾”和“海波熔化”的实验。
图a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将水加热相同时间后停止。
(1)图a中,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图b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采用如图c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从而间接为研究对象(海波)加热这样做能确保研究对象_______;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
|
(3)聪明的小军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直接放入上面实验的沸水中并取走酒精灯,温度计A和B分别测量海波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根据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绘制出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d)。由图像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 __ (选填“继续”或“停止”)。
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编号 |
深度/cm |
橡皮膜方向 |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
1 |
3 |
朝上 |
2.6 |
2 |
3 |
朝下 |
2.6 |
3 |
3 |
朝侧面 |
2.6 |
4 |
6 |
朝上 |
5.4 |
5 |
9 |
朝上 |
8.2 |
(1)实验1、2、3说明 ;
实验1、4、5说明 。
(2)要想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