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冲击-反应"是中外史学界解释近代史的模式之一。"冲击"主要是指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古老国家的侵略;"反应"是指列强的侵略促使这些国家发生的剧烈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150多年前,在西方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到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迎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大国崛起》
(1)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日两国为实现自强,各作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这两自强运动在性质上有何差异?
材料二 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2)甲午战败惊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中国社会各阶级以不同的方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试举两例说明。
材料三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陆总长(注:外交部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顾维钧回忆录》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不能"签字的原因。简要评价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拒签"行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问题探究。
拿破仑·波拿巴是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刚毅、豪爽、聪慧、机敏……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始终是个焦点,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完成有关拿破仑的活动简表。

史实
评价
I
A、1799年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1804年,
适应了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我看拿破仑(请用一句话概括)


颁布《法典》

III
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大片地区

(2)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以上问题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某校初三年历史兴趣小组举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图片展,请你根据下面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历史事件?
(2)与图1、图3相比,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在革命任务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3)三个国家在当时面临着什么共同问题?它们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
(4)你认为上述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当革命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成功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二如图1、图2、图3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的“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成功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场变革开始于什么时间?
(2)材料二中所示的是这场“变革”中发明的机器。图1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1分)它的发明在这场变革中具有什么意义?图2所示机器与图3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根据材料三,谈谈这场“变革”的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达芬奇在讨论绘画的宗旨时强调:“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一次,他作为助手和老师共同合作一幅画卷,老师由于跳不出宗教神学观念的束缚,所绘作的部分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达芬奇所绘的一个天使: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看后自叹不如。
材料二恩格斯说:“葡萄牙人……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材料三以前的世界史其实主要是地区史,新航路开辟以后,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明,达芬奇的绘画体现了什么“时代精神“?列举其中的一幅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2)最先实现材料二中“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是谁?材料二反映了他去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谈谈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请回答:
(1)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