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
C.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D.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
B.环境因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 |
C.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
D.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
某调査人类遗传病的研究小组调查了一个家族的某单基因遗传病情况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病 |
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 |
D.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是20% |
如图是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
B.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
C.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到b |
D.在丙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各个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
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
B.核DNA数目比值为2:1 |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1:1 |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 |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 |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