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R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 B.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基因的频率达到最大 |
| C.无杀虫剂的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适应能力弱 |
| D.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种群中,频率最高的基因型将是RR |
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
| 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
|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4种配子。 |
| 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
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 |
| B.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 |
| 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 |
| 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观察到细胞结构a~e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a的膜上具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细胞分裂时,从d的周围发出丝状物;e由几个囊状结构重叠而成。将试样甲、乙、丙的细胞结构的情况作表如下(+:存在;-:不存在)。由此判断,试样甲、乙、丙分别是
| 细胞结构 |
a |
b |
c |
d |
e |
| 试样甲 |
+ |
+ |
+ |
- |
+ |
| 试样乙 |
- |
- |
- |
- |
- |
| 试样丙 |
+ |
+ |
- |
+ |
+ |
A.蓝藻、菠菜叶、鼠肝
B.蓝藻、鼠肝、菠菜叶
C.菠菜叶、蓝藻、鼠肝
D.鼠肝、蓝藻、菠菜叶
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下列作用中与蛋白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特异性抵抗外来病菌 | B.催化蛋白质消化分解 |
| C.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 | D.参与人体氧的运输 |
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兔:黑兔:白兔,=9∶3∶4,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家兔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
|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
| C.F1灰兔与白兔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是1:1:2 |
|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