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在发展文化产业口号与名义下,文化产业化被理解为文化金钱化,使文化成为发展的工具、经济的附庸,传统的文化伦理、通行的道德准则、基本的审美趣味等,都在金钱、利益的压力下难以维持。上述做法:
①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形而上学
②没有认识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对立性
③没有抓住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④是在错误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错误价值判断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它需要掌握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拥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
D.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不起作用 |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这表明( )
A.物质财富就是精神财富 |
B.文学艺术活动是建立在群众的生产实践基础之上的 |
C.只有群众的生产实践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
D.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
恩格斯说:“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这说明( )
A.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
B.工人和农民是当时英、法的统治阶级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D.人民群众的实践只是工人和农民的实践 |
人民群众是指( )
A.有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B.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群众 |
C.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
D.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十九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所处历史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B.唯物论和辩证法分离的终结 |
C.新社会产生的时代变革先导 |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