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东西方经济体制各有利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中谋求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33年3月6日,罗斯福命令所有银行关闭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 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阿瑟·林克等著《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的特点。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怎样的体制造成"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
材料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关键性突破。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哪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将建立何种经济体制?
(5)习近平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根据以上材料,谈一谈中美苏三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明至清前期,国力强盛,是亚洲最强大的帝国。这一时期发生了很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事情。现在我们来一起探究、感悟这一辉煌时期。
【探究一远航篇】如图
2012年4月16日上午9时,中国海军“郑和”舰从大连某军港启航。海军司令吴胜利出席欢送仪式并发表讲话说,“郑和”舰扬帆远航,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

(1)“追寻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你能说出当年郑和的大致航程吗?
(2)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你认为明帝国能完成这样的壮举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二拒敌篇】
在清朝前期,西方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疆土。我国人民迎头痛击,取得胜利,坚定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3)你能举出清朝前期中国人民在祖国的东北和东南处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吗?
(4)这一时期清帝国能在反对外来侵略方面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三感悟篇】
读史使人明智,了解历史有助于把握现在和预知未来。
(5)经过对远航篇与拒敌篇学习探究,你从中得到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除了有刀光剑影,更有流传千古的民族和谐相处的佳话。请阅读以下材料,感悟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如图,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材料二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材料三顺治帝还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壁画所反应的内容应该发生在我国哪一朝代?该内容的发生在我国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怎样的意义?
(2)材料二的史实反映的是元代的什么现象?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三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谚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太湖流域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3)你能依据两则材料说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六句话都与所学史实相矛盾,请你对每句话中错误的地方作出判断并改正。
(1)隋朝皇帝隋文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错误:改正:
(2)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错误:改正:
(3)11世纪中期,北宋平民郭守敬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错误:改正:
(4)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族。
错误:改正:
(5)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全长约6300千米。
错误:改正:
(6)清乾隆时,明确规定伊犁将军和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错误:改正:

连连看。下列两列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这一活动。用直线相连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