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
| B. | 生成物有三种 |
| C. | 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
| D. | 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
根据下表分析,1953—1957年,我国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大致范围 |
所有制 |
土地经营 |
| 1949年以前 |
地主土地所有制 |
租佃个体经营 |
| 1950——1952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自耕农个体经营 |
| 1953——1954 |
农民土地所有制 |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
| 1953——1954 |
农民土地股份制 |
初级社,集体经营 |
| 1955——1957 |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高级社,集体经营 |
A.土地改革B.对农业进行改造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发生严重自然灾害
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
|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
|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
|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 |
| 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
|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 |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 |
| 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
|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 |
| 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
| 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
|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
|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