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④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运动的不同看法,如:“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属于()

A.怀疑论、相对主义、辩证法 B.唯心主义、诡辩论、辩证法
C.唯心主义、辩证法、二元论 D.形而上学、宿命论、诡辩论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① 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雅斯贝尔斯认为,自己真正的目标是哲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医学只不过是通向哲学之路的准备。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前提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具体科学与哲学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金融危机下,信心的树立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判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重要。这说明()

A.信心具有能动性
B.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就一定会产生信心
C.只要树立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D.物质的东西依赖于人的信心

费尔巴哈承认自然界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是人脑的产物,肯定了世界的可知性,但他把人看成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产物,并用唯心主义解释社会现象。马克思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主要是指他的哲学()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有一半的内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