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种生根发芽
生长麦苗、拔节、结果
生成新麦粒,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的麦粒,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过以前的麦种。这说明的哲理是
①第一次否定了麦种而长出麦苗、拔节、结果
②第二次否定了麦苗、拔节、结果,从而形成新的麦粒
③“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不是肯定阶段的简单重复
④否定的根本环节是气候、土壤、水分、阳光等
⑤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
|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③ |
“任何一件物品的价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这说明( )
| A.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价值决定的 |
| B.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
| C.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使用价值 |
| D.商品的价值通过交换实现 |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难怪民间经济学家茅于轼当众感慨道:“中国今天的财富增加跟30年前相比,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如果一个人一觉睡了30年,今天醒过来一看,不会认为还是在中国,好像到了外国。”这主要体现了( )
| A.我国国富民裕 |
| B.我国生产关系基本上与生产力相适应 |
| C.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 D.我国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
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错误成分是( )
①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创造的
②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③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对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②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标 ( )
①为人民自己获得丰厚的收入或者物质创造条件
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
③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共同体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