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②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人们可以改变经济规律,引领经济新常态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 809.7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 977.29元,两者之比为3.13:l。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 ②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
③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 ④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特别的“萝卜”而“量身定做”招聘的“坑”,被称为“萝卜招聘”。下图漫画《萝卜招聘》启示我们()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开就业渠道 |
B.政府要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C.劳动者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
D.劳动者要树立职业平等观 |
2012年国务院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卫生、金融、电力等领域的20余项细则相继出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7个传统垄断性行业。这有利于()
A.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 B.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有化 |
C.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 | D.发挥政府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率的是()
① 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手段支持创业
②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③ 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④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利用市场调节就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