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分析
2008年,被称为"学霸"的周浩以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但周浩是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最喜欢的是捣鼓机械,对所学生命科学专业和相关学术理论竟毫无兴趣。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他曾试着改变自己的处境,旁听、转院、休学都没有解决问题。2011年,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机会,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凭借北京大学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还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周浩曾开心的说:"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上名牌大学或成为科学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为什么?
(2)上述材料中,周浩的言行对我们选择职业有哪些启示?
(3)即将初中毕业的你,有怎样的职业理想?
材料:又是一年教师节,同学们在校门口给老师献花。这时,有一群学生在一起议论。一个说:“教师节也就是个形式,老师不就是在学校给我们上上课吗?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在家也能学,现在网校多的是。”另一个说:“学校也是一个服务机构,老师也是服务人群,我们是交了钱的,老师就该为我们服务。”还有一个说:“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我们应该尊重老师。”更有一个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你是否曾经因讨厌或喜欢某个老师而讨厌或喜欢该老师所教授的课呢?如果有,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5 分)
有人说,在类似于抗震救灾的许多次救援活动中,有很多高学历的业务精英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却救了许多普通人,他们的牺牲是没有价值的,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小军同学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大家都管他叫“管事大王”。为了美化教室,他动员大家从家里带来一些花卉,邻班同学来借卫生工具,他都及时要回;班级参加学校的比赛,他一天往成绩布告栏跑好几趟,然后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发布本班的参赛成绩……。但也有几个同学与小军相反,对班里事物漠不关心,游离于大家之外。
分析材料,如果想让这几个同学融入班集体,你能说些什么?
材料一: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指挥,灾情就是命令,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白衣天使……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时间就是生命”、“不惜一切代价救人”、“生命是第一位的”,成为抗震救灾的主旋律。
材料二:截至7日20时统计,地震已造成64人死亡,74.4万人受灾,部分地区交通、电力中断。当云南消防救援人员搜救出4名被滚石埋压的群众,一名群众开心地说:“能活着,就很幸福。”
为什么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特别强调要把抢救生命放任第一位?
2010年10月10日,在《首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上,失去双臂的刘伟用双脚弹奏钢琴,并以一首《You’re Beautiful》赢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个达人。而在他转身下场的一瞬间,刘伟止不住泪流满面。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1997年,10岁的刘伟意外触电失去双臂,他的半只大脚趾烧焦后也被切除。但他没有放弃,没有绝望。12岁开始学游泳的他,仅用两年时间,就在2002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一举夺得两金一银。2005、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冠军。
19岁,他踏上艰辛的用脚弹钢琴求学之旅:琴椅比琴键矮,把脚抬上去,人就摔下来;大脚趾比琴键宽,一按下去就有连音;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用脚弹琴要靠腹部、腰部、腿部共同使劲,一天下来腰酸腹痛,双脚抽筋……刘伟在达人舞台上坦言:“至少我还有一双完美的腿!”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刘伟的成功来自于他身上哪些优秀的品质?给我们什么启示?
(2)从意志的作用角度分析刘伟的奇迹是怎样产生的?
(3)刘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戴上“达人”桂冠,折射了良好意志品质的什么特征?
2011年9月24日晚上7:00,初一(2)班同学在本班“花季年华”Q群聊天,他们不少同学谈了最近发生的烦心事。许多同学用所学知识跟帖来劝导。请你帮该班几个同学完成跟帖。(6分)
同学赵: |
我给同学起了不雅的绰号,他很生气,还当众讽刺我,让我很难过…… |
同学钱: |
|
同学孙: |
我父母认为我名字没“财气”,准备帮我换名字。其实我内心不想换名字,现在名字很好。 |
同学李: |
|
同学王: |
“名誉是名片”。最近我们学了《人格不可辱》,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更好珍惜名誉呢? |
同学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