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分析
2008年,被称为"学霸"的周浩以青海省高考理科前五名成绩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但周浩是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最喜欢的是捣鼓机械,对所学生命科学专业和相关学术理论竟毫无兴趣。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他曾试着改变自己的处境,旁听、转院、休学都没有解决问题。2011年,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北京大学的学习机会,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凭借北京大学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还成功入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周浩曾开心的说:"我所学的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只要在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工作,都会很强大的!"
(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上名牌大学或成为科学家,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为什么?
(2)上述材料中,周浩的言行对我们选择职业有哪些启示?
(3)即将初中毕业的你,有怎样的职业理想?
如今校园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某校园网的论坛上开设了一个“生活杂谈”,下面是部分同学的留言:
甲:昨晚,妈妈帮我买了一双心爱的运动鞋!早上第2节,我的运动鞋竟被同桌小陈溅了一 滴墨水!我一定饶不了他!
乙:昨天,我的手机没找到,我怀疑是同桌小英偷了,后来回家才发现放在家里根本没带到学校。为此,有同学建议我应该向小英道歉,但我想这样做会在同学面前丢面子。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人的言行进行简要的评析。
探究与实践: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曾经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的中华民族,再也不能坐失良机,而要增强国力,振兴中华,关键是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要造就大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而青少年必须承担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九年级(2)班准备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请你来设计这次主题班会。
(1)班会主题:
(2)班会目的:
活动程序:
目前,我国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这一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一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人的和谐、生态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许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下岗职工待业问题
(1)材料反映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这一国情吗?
(2)你认为我国怎样才能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这些矛盾和问题?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快速发展,请你用几句话展望我国美好的未来吧!
材料一: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前往美国展开国事访问同时,从当地时间2011年1月17日开始,一个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上不断播放。这部《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展示了来自各行各业的数十位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的形象。在这些杰出代表中,有来自体育界的诸多明星如姚明、郎平、邓亚萍、丁俊晖等。
材料二:中美两国在华盛顿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中美两国一贯支持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人文交流,这也是双方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的一部分。美方在声明中承诺将继续为中国赴美留学生提供签证便利。中美两国同意采取切实措施,特别是通过“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美方热忱欢迎更多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并将继续为他们提供签证便利。
结合教材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国策?
(2)进行国家形象宣传有什么意义?
(3)我们青少年怎样才能做个合格的文化交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2013年12月,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再次遭遇持续性雾霾天气。12月5日,南京市将霾橙色预警升级为红色预警,这是南京今年第一次发布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南京中小学紧急停课。为此南京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材料并进行调查研究,将发现的情况和想法写在纸上向有关部门反映。
【学法用法】(1)九年级(1)班的学生将发现的情况及想法向有关部门反映,是在行使什么权利?
【学以致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温馨提示】(3)九年级(1)班的学生在行使权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建言献策】(4)请你帮助九(1)班的分别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角度为治理“灰霾”向有关部门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