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
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为了拯救民众于水火,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前赴后继,屡蹶屡战,英勇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批革命志士“敢以颈血溅诸侯”,以手枪、炸弹等铁血手段对抗残暴的专制政体。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炎黄子孙尊敬和怀念。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识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辛亥革命的的历史功绩。
(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是指这场运动中高举的两面大旗,它们分别是什么?后来这场运动在十月革命后,开始宣传什么革命理论,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在宋金的对峙中学到了金政权曾经模仿汉法进行改制,那么它与我们本节课中学习的忽必烈的改制的主要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阅读下列材料:
在(元朝)政府机构中,汉人和南人不得掌握实权。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得还手;蒙古人打死汉人,只判流放充军和赔“烧埋银”;汉人打死蒙古人则要灭族。此外还规定,汉人、南人不得习武打猎、集会,甚至夜间点灯以及养狗、养鹊都受限制。
不过事实上,早期投靠蒙古族的汉族官僚、地主,同样享有多种特权;蒙古族的下层人民也有不少破产流亡,沦为奴婢。——选自教材
请回答:
(1)汉人和南人分别指什么人?在元朝属于第几等级?最高一级是什么人?
(2)以上材料说明元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其目的是什么?
(3)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还是阶级矛盾?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元世祖
请回答:
(1)引文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思想观点?
(2)在他统治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到1952年底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二.1953年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被砍,家禽被宰杀。”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大规模展开了什么运动?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3)材料四中的歌谣是指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
(4)材料一.二.三.四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5)结合材料三,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二:中新社:奥巴马的“中国首秀”从上海开始。上海是中美关系的“福地”。一九七二年,……开启“破冰之旅”,当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也是在这座城市发表,因此又被称为《上海公报》;三十年前邓小平访美,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奥巴马将他第一次访华行程的第一站选择在上海,别具深意。
(1)根据材料一回答,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关于台湾问题美国坚持什么原则?
(2)根据材料二请回答美国哪位总统开启了“破冰之旅”? 当时中国有哪些领导人会见了他?(写出一个即可)中美正式建交于何时?有何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