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环保日”。今年“环保日”的活动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为此,李明采取骑山地车的方式参与活动,则
(1)李明周末骑车去距家30km远的动植物园游玩,途中的平均深度为15km/h,他从家到达动植物园需要多长时间?
(2)若李明和他的山地车的总质量为60kg,车轮胎和地面总的接触面积大约15cm2,他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多大?(g取10N/kg)
(3)李明想估测匀速骑行过程中的功率,通过查资料得知人骑自行车的阻力大约为人车总重的0.06倍,他从家到动植物园这一骑行过程中的功率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是18V且保持不变,闭合电键时,安培表的示数是1.2A,伏特表的示数是12V。试求:
(1)R1的阻值;(2)R2两端的电压U2;(3)R2的阻值。
工人用动滑轮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480N的货物,他在4s内做了600J的功,货物上升了1m。则:工人做功的功率P是多大?工人提升货物时,作用于绳子端点的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是多少?
我国自行研发的纯电动中巴车的质量为2×103kg,当它以30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时的输出功率72kW.(g取10N/kg)
(1)当此车以30m/s匀速行驶时,牵引力是N;
(2)该中巴车匀速行驶10min牵引力所做的功是J;
(3)若此中巴车改用效率为30%的汽油机作动力,以72kW的输出功率行驶10min,要完全燃烧kg的汽油。(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s/t,单位是m/s。初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我们在高中物理当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表示,它等于前后两次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加速度的定义公式为a=。
(2)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为2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v=m/s。
(3)若问题(2)中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
人将前后两个声音区别开的条件是:两次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差至少要有0.1s。已知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人能在空谷中听到回声,峭壁与人之间的距离应超过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