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
B. | 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
C.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分子构成不同 |
D. | 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整理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
须辨清的物质 |
B |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三” |
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CO2 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水银不是银——而是汞 |
三种可燃性气体——CO、H2、N2 三种有毒物质——CO、甲醇、亚硝酸钠 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离子 |
||
C |
化学巨匠及其杰出贡献 |
D |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 拉瓦锡——测定空气的组成 候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
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 正上方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 右上角数字——表示粒子所带电荷数 |
如右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组合可能是
A.NaOH溶液、CO2 | B.稀硫酸、CO2 |
C.NaOH溶液、O2 | D.浓硫酸、H2 |
右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X |
Y |
Z |
|
A |
氮肥 |
磷肥 |
钾肥 |
B |
悬浊液 |
乳浊液 |
溶液 |
C |
氧化物 |
酸碱盐 |
化合物 |
D |
饱和溶液 |
不饱和溶液 |
浓溶液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
D.醇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酒精是醇类的一种,所以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