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下列小题。与日本预防污染的零排放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本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②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
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 )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③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④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
A.②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体现的哲理是
①价值选择促使人们清醒认识和正视历史
②认识历史必须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价值观对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有积极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
A.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 | B.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
在经历两年停机维护、加固升级及数月重启准备后,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于2015年4月5日正式开启第二阶段运行。它通过超导磁铁加速并碰撞粒子,可在微观尺度上还原宇宙大爆炸后的宇宙初期形态,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并寻找新粒子。这表明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成为实践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③在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能发现和发展真理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马云语录: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材料表明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②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③矛盾对立与统一的关系④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社会保障制度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养老保险“双轨”并“单轨”的改革体现了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