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分别是

A.CO2和N2 B.葡萄糖和NH3
C.CO2和尿素 D.葡萄糖和尿素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B.图乙的物质运输方式仅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C.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
D.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将带“皮”的幼嫩的茎纵切后插入两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b侧的细胞壁比a侧的细胞壁薄,伸缩性相对较强。判断30分钟后可能出现的形状变化是

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开放
B.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
C.清水中的保卫细胞很快出现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

A.乙>甲>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甲=乙=丙

下图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可选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来进行
B.ab段表示植物细胞因失水量过度而逐渐死亡
C.10min时两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均有质壁分离现象
D.两曲线走势的差异是由于A、B溶液浓度不同所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