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淀粉—琼脂”培养基的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 ℃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 h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淀粉圆点 |
实验处理方法 |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
① |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
蓝黑色 |
② |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
蓝黑色 |
③ |
接种面包霉 |
棕黄色 |
④ |
只有新鲜的唾液 |
? |
⑤ |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
? |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
B.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
D.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邻的碱基被相邻的两个核糖连在一起 |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五碳糖 |
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
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进行离心,能检测到上述同位素的主要部位依次是………………( )
A.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C.沉淀、上清液、沉淀 |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核仁的大小、形状随生物的种类、细胞类型和细胞代谢状态而变化。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下列哪种细胞中 ………………………………………………………( )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菠菜细胞 | B.心肌细胞 |
C.代谢旺盛的颤藻细胞 |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
某农作物表观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为30℃,最有利于提高该作物的产量 |
B.表观光合速率增加的同时,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
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环境中CO2的浓度有关 |
D.随着表观光合速率降为0,真光合速率也降为0 |
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发生能量的转化 |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都来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