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又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有专家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是我们必须转变单纯以GDP的增长来衡量发展这样的观念,要倡导节约、拒绝奢华,珍惜公共财富,创造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兴财富价值观。这种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
②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现实的改造世界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④引导我国公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决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因为()
| A. | 人民群众的意愿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
| B. | 人民群众是社会改革的参与者 |
| C. |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改革的归宿点 |
| D. |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推动者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 A. | 认识的重要来源 | B. | 认识发展的动力 | C. | 人类认识的目的 | D. | 检验认识的标准 |
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 A. |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
| B. |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
| C. |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
| D. |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是()
| A. | 人的精神活动 | B. | 人的理性行为 | C. | 人的日常生活 | D. | 人的存在方式 |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
| A. | 发展中断 | B. | 显著变动 | C. | 相对静止 | D. | 非连续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