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从一味贪大求洋的城市化到注重小城镇化发展的城镇化,中国城市现代化之路正在回归多元和理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关于“空城”、“鬼城”的报道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
C市在新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的基调,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效避免了“空城”现象:一以市场化改革激活城镇化红利,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避免“空城”现象的。(12分)
材料二:“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混乱的地下管网建设,无异于将我们放置在定时炸弹之上。” 欧美的“共同沟”是成功的范例:城市管网由政府统一规划, 管道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 着眼长远,统一开挖.统一预埋管道, 建设一步到位, 统一管理维护, 有偿交各个部门使用。各相关单位在管网使用和管理上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应用.协调一致.互通共享,切实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能。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城市管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有的思想方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请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和理解,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正确性。

2011年6月30日下午,京沪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最短旅行时间为4小时48分钟,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上海公民晓丹获悉后,提前好几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下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高铁体验
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唰唰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