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HIV)研究者发现这么一种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前体内存在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就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 )
| A.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对艾滋病的彻底治疗 |
| B.组成这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 C.氮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 |
| D.其合成加工过程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等参与 |
不属于基因功能的是()
A
.携带遗传信息 B.携带遗传密码
C.能转录信使RNA D.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已知DNA分子的一条母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A-C-G-T-,那么以另一条母链为模板,经复制后得到的对应子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A.-T-G-C-A- | B.-A-C-G-T- |
C.-U -G-C-A- |
D.-A-C-G-U-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
| 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
C.碱基对构成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若细胞内有4个四分体,那么它所含的脱氧核苷酸链共有()
| A.4条 | B.8条 | C.1 6条 |
D.32条 |
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
|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
D.DNA复制、转 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