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 年在这里发生了( )
A.西安事变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双十二事变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
“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 B.张骞 |
C.郑和 | D.玄奘 |
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
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
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