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 李绅)据此回答下列题。
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进而产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观念。这一思维过程是( )
A.从具体到抽象 | B.从主观到客观 |
C.从认识到实践 | D.从部分到整体 |
同学们对这首诗耳熟能详,但在学校食堂有些同学却把一个个白白的馒头、一盘盘剩余的好菜倒入垃圾桶。对此,同学们应该( )
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纠正自己的过度消费
③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④发挥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某企业管理者认为,用人要做到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勿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①要善于抓住主流
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扬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卿的这首散曲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生活中的我们既要学会选择,也要学会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的寓意。材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
C.否认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
D.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见微知著 | B.弄巧成拙 | C.心物一体 | D.舍本求末 |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诗句中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B.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C.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唐代诗人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首诗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哲理是:
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一个过程
③要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④新事物是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