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理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放一层水,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高了3℃。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环流 |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
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我国的祁连山地长有“阴阳脸”(如下图),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制约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的因素主要是()
A.坡向 | B.海拔 |
C.坡度 | D.人类活动 |
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相差()
A.800米 | B.800~ 1000米 |
C.1000~1200米 | D.1200~ 1600米 |
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
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
B.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 |
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 |
D.来自东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成云致雨 |
读“某岛屿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内外力共同作用 | B.流水作用 |
C.岩浆活动 | D.地壳运动 |
下图中能反映甲处地层剖面的示意图是()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A.M河段 | B.N河段 |
C.H河段 | D.R河段 |
古人拣玉,通常至上游向下游行进,同时背向太阳,拣玉最佳时间可能是()
A.早晨 | B.正午 |
C.下午 | D.傍晚 |
天山大峡谷(图甲)由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组成。这里山体高大,山坡陡峭,峡谷细长,山体由红色岩石和粗砂砾石组成。谷内山体陡峭险峻,奇峰异石,千姿百态。崖壁下部有大大小小洞穴分布,图乙为岩石转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崖壁下部洞穴成因最有可能是()
A.冰川侵蚀 | B.风力侵蚀 |
C.流水侵蚀 | D.海水侵蚀 |
据图文资料,判定该峡谷主要岩石为()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