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分别是( )
A.高压中心,3—4月 | B.低压中心,4—5月 |
C.锋面,6—7月 | D.反气旋,7—8月 |
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 )
A.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
B.在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 |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
D.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
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江淮地区梅雨强度增大 | 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 |
C.漠河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 D.耀斑爆发强度减弱 |
2011年全球汽车产量为8010万辆,中国则以1840万辆的产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世界汽车工业出现了第四次转移。结合世界汽车工业四次转移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材料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汽车工业是发达国家的标志 |
B.第③次汽车工业转移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
C.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刺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 |
D.预测第⑤次汽车工业转移将由中国转向印度 |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下图是某大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有关该城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晴天乙表示阴天 |
B.正午时刻热岛强度最大 |
C.城市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 |
D.峰值时刻与太阳高度变化吻合 |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需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这项工作主要使用的现代技术是
A.数字地球 |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根据袭格效据分析,与建设“美丽中国”不符的是
A.降低单位GDP能耗 | B.大力发展新能源 |
C.提高化石能源的比重 | D.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 |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首部《宏观经济蓝皮书》中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2.28%,2020年为57.67%,2030年为67.81%,,而68%左右可能是中国未来20年城市化发展的顶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
B.2030年后我国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C.未来20年内我国城市发展表现为由快转慢的过程 |
D.第二、三产业较快发展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