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A.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B.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2mol/L H2SO4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

2NO2(g) N2O △H<0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
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C. 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
D. 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
0.1 mol/LNa2CO3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

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工作过程中O2向阴极移动
B.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O2-4e===CO2
C.若用铅蓄电池作该装置的供电电源,“-”接线柱应连接PbO2电极
D.在制备金属钛前后,整套装置中CaO的总量减少

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PCl3(g)+Cl2(g) PCl5(g)。有关数据如下:


PCl3(g)
Cl2(g)
PCl5(g)
初始浓度/(mol/L)
2.0
1.0
0
平衡浓度/(mol/L)
c1
c2
0.4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10 min内,v(Cl2)=0.04 mol/(L·min)
B.当容器中Cl2为1.2 mol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变大
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 c(PCl5)<0.2 mol/L

胡妥油(D)用作香料的原料,它可由A合成得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有机物A是由异戊二烯(C5H8)和丙烯酸(C3H4O2)加热得到的,则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加成反应
B.有机物B既能跟Na反应放出H2,又能跟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C.有机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存在
D.有机物D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共面

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E同主族,B与F同主族,E与F同周期。已知常温下单质A与E的状态不同,D的核电荷数是B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单质F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则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A、C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CA3的化合物
B.F与D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不与任何酸反应
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E>F>C>D
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D>C>F>B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图甲表示温度T1>T2,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丙表示Zn、Cu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流强度的变化,T时加入了H2O2
D.图丁表示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逐步加BaSO4固体后,溶液中c(CO)的浓度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