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微”有细小之意,然而“微”一旦与强大的互联网相结合,便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说明了人人都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深受人们喜爱。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头
③文化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历久弥新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