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灾救灾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救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说明
①人们可以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人们可以发挥意识能动性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③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④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和改造规律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1年7月22日,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18年来吸引了6亿人次青少年参加
并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之所以要开展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傲然挺立的碉楼,淡雅素洁的外墙,白石兀立的房顶,家家户户插着羌字旗,披
着羌红,挂着羊头骨……震后重建的传统的羌寨民居建筑是
A.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B.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 |
C.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D.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
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
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
B.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
C.相互尊重、革故鼎新 |
D.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 |
2011年9月29日,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上新台阶的“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一号”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
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 B.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
C.特有的包容性 | D.博大精深的特点 |
“在成都有一种赞美叫巴适,有一种舒服叫安逸……”近日这种新兴的“方言微
博体”在全国网友间蔓延。 “方言微博体”在客观上能促进方言的传播,有利于传承文化
多样性,避免语言多样化的消失。 “方言微博体”在网络上蹿红,从语言多样化、文化多
样性的传承角度看是由于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网友在寻找地域内的熟悉感、认同感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