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17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扶贫日”。1978-2010年,按照中国扶贫标准,我国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扶贫标准,累计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2011阜至2013年年底,中目在2300元新扶贫标准下又减少了近4000万贫困人口,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扶贫。
在长期的实践中,成功走出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全面发展的扶贫道路。
当前,我国政府组织的扶贫开发事业步入了巩固温饱成果、提高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扶贫开发方式从“输血式”生活救济转变为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的“造血式”开发扶贫、从大水漫灌式的全面扶贫转变为滴灌式的精准扶贫,扶贫攻坚的主攻方向转到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进入最后的冲刺。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中的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扶贫开发事业的依据,并为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合理化建议。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
◇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
◇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
◇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引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该市政府做好这些工作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责的。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已成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信息服务竞争日益激烈,违法事件逐渐增多,不规范经营、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把人们带上信息高速公路,也能成为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青少年心灵的鸦片。从“艳照门”事件到“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互联网的低俗和暴力倾向已经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先后曝光了十批低俗网站,关闭了5000多家非法网站。2013年9月9日,全国两高司法解释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实施诽谤犯罪的行为方式、入罪标准、公诉条件等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在我国,农村土地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点,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了热门话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材料一: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在保留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第11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由于土地能够进行抵押融资,潜在的升值空间吸引了一大批炒地者。一些土地炒作者成立空壳合作社,以承包地可以抵押、担保贷款为由,向外兜售“农村土地升值转手倒卖赚钱”。
材料二:围绕土地流转问题,S省人大代表展开了热议。甲代表说:“目前,我省农村土地流转或口头协议,或书面协议,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乙代表指出:“现实生活中,土地流转程序、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市场交易平台,农户自发流转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调解。”丙代表强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农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农民可依法自愿选择租赁、入股和股份合作的方式进行流转。”
(1)结合材料和相关经济学知识,分析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意义,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可能带来的危害。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的政策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