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剩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3.37%。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拉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此外,由于市场、成本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及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出现的变化对经济会带来哪些有益的影响?
材料二: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人们的生产方式、消费行为、生活方式等也发生深刻地变化。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乡村传统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陌生人社会,农民工这个群体,由于职业与社会身份的分离、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乡镇管理与政治体制、社会公共服务滞后等导致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城市。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原因。
材料一:
1993-2009年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赡养比
1993年 |
2009年 |
|
赡养比 |
2.82:1 |
1.41:1 |
注:这里说的赡养比即缴纳社保基金人口与领取社保基金人口之比,根据国际惯例,赡养比达到2:1以上比较合理。
材料二:30年来,上海市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带来的养老金缺口,使上海社保基金严重穿底。上海市财政在2010年注入社保资金约为112.6亿元,以弥补养老金缺口。预计,伴随着上海退休者越来越多,养老基金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
(1)简要回答老龄化问题对上海经济发展有何影响?(4分)
(2)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日趋严重的上海老龄化问题?请提出你的建议。(2分)
图是被称为“深圳名片”的深南大道。
(1)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多少周年?(2分)
(2)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前我国除深圳外,还有哪些经济特区?请列举两个。(2分)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稳定物价是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运用经济常识阐述我国政府做好“稳定物价”这件头等大事的必要性。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小赵同学在学习哲学时,遇到一个困惑:都说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现代技术却可以种瓜得豆;特别是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使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不是说明规律是可以被改变的吗?对这一现象小赵同学感到不解。
请用“探索规律 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为小赵同学解除困惑(10分)。
请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注: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图表1、2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6分)
(2)选择一个经济学原理,说明解决图表2所反映问题的意义。(4分)
(3)温家宝总理指出,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是政府的良知。请就政府分好社会财富这个“蛋糕”提出你的建议(两条)(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