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50年和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1950年 |
1952年 |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人口比例 |
土地占有比例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地主、富农 |
14.5 |
54.8 |
7.9 |
8.6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20世纪70年代对外开放的最主要标准是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 B.是否有利提高国际地位 |
C.中国是否为主权国家 | D.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A.设立沿海开放区 | B.兴建经济特区 | C.开放内地城市 | D.开放边境城市 |
我国最早兴建的四大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珠海③海南④厦门⑤汕头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⑤ |
下列对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 B.实行政企分开 |
C.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 D.实行平均分配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
B.适应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
D.继承了人民公社的经验管理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