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大胆实践,与时俱进,最终探索出一条民族复兴之路。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图一著作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最先践行这一思想的事件是?
(2)图二译著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最早提出该观点的是谁?
(3)在图三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以其为指导思想的辛亥革命的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4)以图四为主要阵地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图一至图四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试概括这一历程的特点。
(5)图五著作的出版有何重要意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成功的革命活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伟大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已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孔子说了很多关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的名言,请你列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3)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4)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你知道材料一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2分)材料一中所列主要变法措施中,除重农抑商、推行县制、改革土地制度、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 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2分)寡人是指谁?(2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 (2分)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8分)
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 ,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 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商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他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分)
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颁布法令,……努力从事农业,耕种和纺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以免除徭役和赋税;从事工商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贵族没有军功,能享受世袭特权;……集中小乡镇为县,设置县令、县丞管理,共三十一个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变法中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项措施?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项措施?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3分)
(3)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2分)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1) 请你将材料一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3分)
法治 中央集权——( )道家学派创始人( )兼爱非攻——( )
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冉求,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为,但不够稳重。他怕仲由冒失,就叮嘱仲由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2)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3) 材料三中“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秦朝时的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危害?(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