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
B.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
C.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
如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
C.该细胞进入下一个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含量之比为1:1:1 |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的过程中,染色体进行复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
B.乙→丙的过程中发生核膜、核仁的解体 |
C.丙→丁的过程中,细胞中形成纺锤体 |
D.戊阶段细胞中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染色后,在盖上盖玻片后用拇指挤压,目的是使染色更充分 |
B.无法看到一个细胞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 |
C.如果一个细胞的高尔基体不能发挥作用,则经过分裂后观察可以看到该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
D.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布等特点来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 |
下图表示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
B.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量的关系是(甲+乙)<(丙+丁) |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
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