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DNA粗提取的相关探究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材料处理:称取新鲜的花菜、辣椒和蒜黄各2份,每份10g。剪碎后分成两组,一组置于20℃、另一组置于-20℃条件下保存24h。DNA粗提取:
第一步:将上述材料分别放入研钵中,各加入15mL研磨液,充分研磨。用两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第二步:先向6只小烧杯中分别注入10mL滤液,再加入2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然后用玻璃棒缓缓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絮状物缠绕在玻璃棒上。
第三步: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2mol/LNaCl溶液溶解上述絮状物。DNA检测: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溶液的颜色深浅,结果如下表。
分析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性实验课题名称是_              __。
(2)第二步中“缓缓地”搅拌,这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分析。
①.结论1:与20℃相比,相同实验材料在-20℃条件下保存,DNA的提取量较多。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针对结论1,请提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仿密度大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与水和DNA均不相溶,且对DNA影响极小。为了进一步提高DNA纯度,依据氯仿的特性,在DNA粗提取第三步的基础上继续操作的步骤是:___________,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溶液使DNA析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发酵与食品生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介绍的是绍兴腐乳制作工艺流程:黄豆浸泡→磨浆→离心去渣→煮浆→过滤→埋花→压榨去水→切分成型→排乳→自然发酵→搓毛→加盐腌制→装瓶→加酒水、辣椒→后发酵→贴标→成品。利用所学生物知识,思考并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绍兴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 ;其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 。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的微生物来自
(2)“搓毛”是搓去豆腐表面长出的白毛,豆腐长的白毛是
(3)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一方面可析出水分,还可以抑制

(共计7分,每空1分)如图甲表示一个植物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图乙表示密闭大棚内(温度恒定)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图丙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的关系,请据图作答:

(1)图甲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在其他环境条件适宜而光照强度恰为光补偿点时,单位时间内A~L各物质中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有________。
(2)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
(3)图乙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
(4)综上所述,请你提出两条提高大棚作物产量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11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过程,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2)图B表示的分裂时期相当于图A中的________段,图中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_______。
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形成的。
(3)现要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择图A中________段所代表的时期来观察。
(4)上述细胞分裂全过程中,参与分裂的细胞器除(2)题中提到的外,还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答出两项即可)。

(共计14分,每空2分)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1)若乙装置为对照组,则其和甲装置的区别应为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烧杯中加入 (填“NaOH”或“NaHCO3”)溶液。
②将两装置放在适宜的光照下照射1小时,测定红墨水滴的移动距离。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5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 移动4cm。
(3)测定植物的呼吸强度:
①在甲、乙装置的烧杯中加入 (填“NaOH”或“NaHCO3”)溶液。
②将两装置放在 环境中1小时,温度与(2)中温度相同。
③实验结果:乙装置中红墨水滴向右移动0.1 cm,甲装置中红墨水滴向 移动1.5 cm。
(4)综合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实际光合强度为每小时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cm.

(14分,每空2分)自然界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是人类在发酵中常用的菌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是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繁殖时,主要进行________呼吸,其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1 h分别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所示的坐标图。

①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②要鉴别发酵罐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需用_____________试剂,若有酒精,则发酵罐中液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